当前位置:主页 > 毕业论文 > 文学 > 现当代文学 > >

浅谈秦牧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及不足

来源::未知 | 作者: | 本文已影响
  论文关键词:秦牧 散文 艺术特色 不足
  论文摘 要:秦牧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,他一生有着丰富曲折的经历,为其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其一生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,独树一帜的散文佳作。本文从四十至八十年代的不同时期,结合各个时期的背景去探讨秦牧散文锐利冷峻,知识性,趣味性,思想性十足,寓理于形的艺术特色,并从中略谈秦牧散文创作的不足。

  在中国广阔的散文领域里,被称为“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”之一的秦牧先生默默地耕耘了半个多世纪,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,“给文坛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风格”,[1]是当代一位卓有成就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家。纵观他四十多年的散文,每个年代有着不同的特色,总体来说,体现着锐利冷峻,知识性、趣味性、思想性十足,寓理于形的艺术特色。虽说秦牧的散文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,但也有美中不足的所在。本文在试论秦牧散文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略谈其不足。

  一 、抨击时弊,锐利冷峻

   “抨击时弊,锐利冷峻”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秦牧四十年代的作品当中。
  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,那时的秦牧还不到二十岁,“七七事变”发生后,他亲眼目睹日寇疯狂投弹炸死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,他感到无比愤恨,在新加坡求学临近毕业的他,毅然放弃学业,投身到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去。1941年,他“在桂林当中学教师,时日寇侵犯,有亡国之忧,而后方官僚大贾,歌舞升平,醉生梦死,看了令人气愤”。[2]对“种种荒唐残暴,卑污握凝”的事,秦牧十分不满,想借此抨击时弊,一抒胸中积愤”,[3]所以,在桂林,秦牧除了当教师外,主要写杂文和散文,初步显露了他的创作才华和艺术个性,是他登上现代文坛的标志。此时期的许多作品辑入秦牧的第一本散文集《秦牧杂文》中,内容抨击时弊,同情受害者,鼓吹抗战,直抒胸臆,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。
  (一)     满腔积愤,直抒胸臆
  做为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,秦牧抱着“痛念着国土的泥土,希望自己对祖国能够有所报效”的心情,以散文为武器,把自己的满腔积愤,倾注在自己的散文之中,抨击国民党反动派和黑暗的旧社会。
    《人肉》一文中作者极力地讽刺了“吃人肉的事件”,文章介绍了“流氓们把人肉混充马肉出卖”,日本大兵“用火烤着吃一吃中国女人的肉”。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;为什么养尊处优的“高等动物”对别人的惨苦漠不关心?随后,作者又说:“炸耗,在饥饿时会吃自己的大腿,鸥袅在饥饿时会食同伴的肉,而我们是人,如果有一天环境压迫我们吃人肉时,我想如有勇气,该把这份勇气转移去杀人吧!亲手杀那些造成吃人肉的时势的人吧!”可见,作者的感情逐渐增强,由起初的憎恨转为愤怒的反抗。
  秦牧在《私刑·人市·血的赏玩》一文中一一列举了1943年所发生的各种骇人听闻的案子,如有埋牌、踢死工友、吊打童犯、活埋女教师、虐杀童养媳等等,具体描绘了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开设“现代商业组织”的人市,以及残自身,以血行气的小市民“围观如堵”的惨象,并指控了那些滥用私刑的人是“一群历史的渣滓人物,一群坏到无以复加的败类”,指出“只有彻底把中国社会推进一步才有办法”。要捣毁“各自为政的封建传统”和“豪无法治的野兽作风”才能彻底摧毁非人道的暴行。秦牧敢于向封建的野蛮习俗开火,不屈服于黑暗势力。抨击时弊,宣传抗日必胜的信念,抒写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,用“直抒胸臆”的方式,把“满腔积愤”倾泻而出,不仅“可以使散文给人以强烈感”,而且能“使蕴藏于其中的思想,让阶级立场相同或接近的人产生共鸣”。[4]   
  (二) 冷嘲讥讽,辛辣含蓄
  秦牧的一些作品也具有辛辣、含蓄、幽默的特色,看过秦牧的许多作品后,发现他的作品在进行冷嘲讥讽时,有一个固定的思路,就是先通过现实社会的描述,然后展开议论,针贬时弊,最后便达到了讥讽的目的。
  《拿破仑石像》是秦牧运用历史知识,通过历史对现实进行讽喻的。文章开头,写了拿破仑进攻莫斯科前的“荣耀使他乐得心痒痒的”心情,接着写了来布锡大学“戴着单眼镜”的教授“捧着一本厚厚的圣经”向拿破仑献祝贺词。作者幽默地挖苦拿破仑的得意忘形,最后与拿破仑撤军时那布满灰尘和蜘蛛丝的石像形成了对比。文章最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:“当被称为英雄的人尸骨腐朽时,它却依然完好无缺,让以后的人类从他身上读一段人与人间悲惨的历史。”充满哲理,发人深思。
  此时期的作品中还有这样一篇,《柔佛苏丹》,它通过柔佛古国兴亡的故事影射了卖国求荣,充当日本傀儡的薄仪和汪精卫,借古讽今,暗示中国政府抵抗不力。这篇则是通过一段故事来说明道理,借古讽今。

  二、 知识丰富,趣味浓厚

  “知识丰富,趣味浓厚”这一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秦牧五、六十年代的散文当中,特别是《花城》和《艺海拾贝》这两部文集中。
  1959年至1961年和1965年至1966年,秦牧曾两度担任《羊城晚报》的副总编,在这段时间,他提出了散文要有思想性,知识性,趣味性的文学主张,在随后的写作中,秦牧他很好地实践了这一文学主张,正是思想性、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的这一特色,使得秦牧散文在我国当代散文的宝库中,独树一帜,自成一家。
  (一) 深刻的思想性
  秦牧是很重视作品的思想性的,他认为“文学创作离不开思想,生活知识和表现手法这三要素,一个作者,这几方面的造诣如何,是不是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,决定这个作者的创作水平。”[5]秦牧是一个善于用散文来歌颂先进思想的作家,他认为每一篇散文,它的中心总在宣传一个什么思想,所以他提出:“思想是核,是灵魂”,“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就像没有灵魂一样。”【7】所以,他的散文通常寓思想理论和教育于谈天说地闲话漫笔之中,他的《艺海拾贝》和《语林采英》实质上是文艺理论的著作,但他却以生动的散文形式,像林中散步,灯下谈心般地引领读者领悟艰深的道理,[8]无论是描绘山川风景,或是剖析事理幽微,秦牧的作品始终有着一条鲜明的思想主线:鞭挞丑类为社会主义的成长擂鼓呐喊,清扫旧社会留下的污秽,宣传共产主义思想。〔7〕
  他的《社稷坛抒情》既写了被放逐诗人屈原在流亡途中的凄惨悲伤,又写了古代科学家对自然之谜的探索,也写了农民揭竿而起的起义,还写了国外华侨对祖国的思念,最后写了作者盼望祖国光复的急切心情,这林林总总的每一件事都饱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。
  (二)     广博的知识性
  十六世纪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:知识就是力量。秦牧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作家,读他的散文如徜徉在知识的大海中。他曾说过:“缺乏生活就是缺乏写作的材料”,“有了丰富的知识,才能恰到好处运用各种形式材料来说明道理。”“丰富的知识所以重要,不仅在于它可以帮助作者说明道理,而且这些知识还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,使人在阅读的时候获得新鲜感。”【9】古今中外,天上人间,鬼怪神仙,飞禽走兽,花卉虫鱼,山川胜景,总之,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,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,各门各类的知识在他的笔下都得到广泛的传播,充满了奇异的诱人的知识,有人说:“秦牧的散文象博览会”,一点儿也不为过。在他的散文中,秦牧由知识引入风俗,借知识展开联想,用知识说明道理,使得文章包罗万象。
  1.   由知识引入风俗
  《花城》便是这么一篇散文,它把我们带到南国的年宵花市,使我们观赏到“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”,看到“把花树举在头上,把盆花托在肩上”的人流,甚至闻到一片浓郁的花香。作者由“花市”而连带写到许多关于花的知识,从南方特有的吊钟花的形状、特性讲到水仙、菊花的培育、变异以及牡丹的原产地,由“年宵”而联想到我国民族过年的各种风俗人情,讲了各地过年的许许多多花样,从贴春联、挂年画这些环境的布置到舞狮子,玩龙灯这些杂耍,从人们的穿戴到有关的俗语,一篇三千来字的散文,包含了那么多的知识,从知识到介绍风俗,令人读来趣味盎然,顿开眼界。
  2.  借知识展开联想
  在《社稷坛抒情》中,作者从一个用五色土砌成的古代帝国祭天地的社稷坛凝神遐思,凭着思想和感情的羽翼,联想到古代思想家是怎样创造五行的观念,想起我们汉民族在自己的摇篮黄河流域的生存和发展。在《潮汐和船》中,作者更充分发挥了博识广闻,联想开阔的特点。从几十万年前第一人从树上下来生活的猿人,第一个用火烧东西吃的原始人,第一个抓野马来骑的猎人,第一个从草里找出五谷来播种的农人,第一个挖独木舟的渔人,联想到世上第一条独木舟到原子破水船的艰难历程,更甚者联想到许多有关的航海家,无数的水手惊人的毅力。一串串的联想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。 
  3.  用知识说明道理
  如《海滩拾贝》中,作者不仅向我们介绍了美丽,魄奇使人目迷五色的贝壳、椰子螺、天狗螺、钟螺、蜘蛛螺、伞贝、唐冠贝,以及贝壳在人类历史和人们生活中的贡献和作用,还让我们从海滩拾贝中领悟到事物之间复杂多变的道理,人对万事万物的矛盾、复杂、联系变化的辨证规律认识不足时,常常招致许多不幸。
  而《菱角的喜剧》写了作者从儿时到成年是怎样逐步认识菱角的世界:少年时爱吃菱角,只知道它有两只角,后来在广西见到三角菱,在重庆见到四角菱,再后来又知道浙江嘉兴有一种同角菱。在叙述菱角的同中有异之后,作者又讲了蝗虫和蝴蝶,化学、物理学、医学、人体解剖学、天文学领域中一些同中有异,异中有同的现象和趣闻,最后这些材料归结出一个道理: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,还要掌握它的特殊性。
  可见,在秦牧笔下,包罗万象的知识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,更是读者的精神食粮。

  (三)浓厚的趣味性
  秦牧的散文富有风趣性和幽默感。他认为“笑声有时像烈火,可以烧掉一些丑恶的事物;笑声有时又像是清泉,可以让人的灵魂在其中好好荡涤一下”。【10】与同时期的一些散文作家相比,他的审美原则更注重“散文味”和幽默。他文中的一些传说,故事,趣闻新颖、奇异、怪诞,使题材本身具有了一定的喜剧色彩,因而散文也就产生了趣味性和幽默感。文论集《艺海拾贝》就是以一种轻松风趣,活泼生动的笔调,探索文学艺术上的问题。在《不老》中引用了一位法国主教在大街上见到的趣闻:一位83岁的老人坐在教堂大门前哭,主教问他为什么哭?他回答挨了父亲的打。主教于是去见他父亲,这位110多岁的父亲解释说,之所以责罚他的儿子,是因为他不尊敬他的祖父,于是主教又去见那位健在的祖父,原来这是一位健在的140多岁的老人。诸如这类的题材在秦牧散文里比比皆是,增强了寓教于乐的趣味色彩。
  另外,在秦牧的散文中也运用了不少民间谚语、歌谣、歇后语等,增加文章的诙谐幽默。例如在《花城》中,作者用了北方俗谚:“糖瓜祭灶,新年来到,姑娘要花,小子要炮,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。”这一谚语写出了旧时过年的气氛,谚语的润色,读起来朗朗上口,诙谐幽默。

  三、议论说理,形象透彻

  “议论说理,形象透彻”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秦牧八十年代的散文当中,“四人帮”垮台之后,亲身经历文革风霜雨雪的他“重新焕发了青春,总想夺回一些被毁掉的时间”,“多贡献点力量”,【11】于是他又直面现实,重新敢于触及重大题材,痛贬时弊,揭露腐恶。因此,他后期的散文议论说理的成分增加了。
  秦牧这个时期的散文在议论说理的同时,还充满对一切腐朽,污秽,丑陋食物的憎恶之情。在《胞波》中,作者深刻地批判了民族歧视,民族压迫的野蛮和民族偏见的卑怯与凶残,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民族友爱,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。
  在《无字石碑和无头石像》中,作者由乾陵想到武则天,又由武则天想到历代女皇,并且对历代女皇进行议论,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这类人物“在权利、野心、任性胡为、狡诈残忍以及放浪形骸等方面”的憎恶。而《狗的风馆》这篇作品,则是对“文化大革命”特定历史背景下,孵化出来的一些如同狼一样的凶残,但样子却猥琐难看的鬣狗人物的无情鞭挞。

  四、美中求疵,略谈不足

  关于秦牧的散文,其夫人,也是散文家紫风,有过这样一段评议,她说:“秦牧是以‘打手’的姿态走上文坛的,40年代写的杂文尖锐,辛辣,以曲笔表达深刻地思想,那是对反动势力的匕首和投枪。建国后的散文,也有不少是抨击丑恶事物的,但主要是歌颂新事物的散文。他的散文文笔潇洒,气势壮阔,往往在质朴中突现一点,那是有思想力量的地方。近几年的散文,他注重理论性,文彩略少了些。”【12】紫风的这段评议说得非常中肯,金无足赤,秦牧散文也存在某些美中不足。
  阅读秦牧的散文后,发现其中的一些篇目围绕一个说理中心,过多地罗列材料,有时难免有冗杂之嫌。另外,秦牧的散文存在着知识压抑情感的倾向,他的自我情感有时被思想、知识所牵累,而未能充分抒发出来,当然除了四十年代和一些针贬“文革”的作品能直抒胸臆外,很少充分流露出感情。很少把内心深处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,而有时知识典故过多地堆砌在文章中,这正是秦牧的某些散文艺术魅力美中不足之所在。


  参考文献:
  [1] 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.忆散文大师秦牧[M].广州:花城出版社,1993,64.
  [2] 秦牧.我为什么写作[N].新明晚报,1989-05-30.
  [3] 秦牧.秦牧散文[M]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,67.
  [4] 秦牧.秦牧全集:二卷[M]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4,243
  [5] 华中师范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编写组.中国当代文学[M].上海:上海文艺出版社,1985,477-483.
  [6] 秦牧.艺海拾贝[M].北京:作家出版社,1998,13.
  [7] 艾治平,翁光宇,黄卓才.秦牧散文的思想火花[J].暨南大学学报,1980(04):93.
  [8]  高建平.秦牧散文纵横谈[J].教学与进修,1981(04):11.
  [9]  秦牧.花城[M].广州:花城出版社,1985,176 .
  [10] 秦牧.艺海拾贝[M].北京:作家出版社,1998 ,204.
  [11] 秦牧.长街灯语后记[M].天津:百花文艺出版社,1979,240.
  [12] 南方周末编辑部.名流荟萃[M].广州: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1989,20 .

随机阅读TODAY'S FOCUS